游戏评测求生之道:从产品评估变旅游指南

返回上一页    来源: 给力游  发布时间:2014-12-02 10:16:00  浏览次数:3299

对游戏产品和玩家来说,游戏评测曾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,但随着游戏形态的蜕变,以及社交媒体崛起,评测的形态与内容也应发生改变。近日,英国权威媒体《卫报》网站刊出专栏作者凯斯·斯塔特(Keith Stuart的评论性文章,他认为与游戏从产品蜕变为持续更新的服务一样,游戏评测的角色也有转变。它不再仅仅是对游戏产品的评估,而更像是旅游指南。以下是原文主要内容编译。


对于《命运》等网游来说,游戏发售前的评测价值不大

游戏评测曾经很简单。十年前,发行商提前向游戏杂志和网站发送游戏,并对评测发布的日期提出某些限制性要求。因此,在游戏正式上架销售前,玩家就可以阅读一系列评测文章。游戏评测以这种模式运作了30年。

时过境迁,如今游戏评测变得复杂了许多。发行商不再愿意提前发码,原因有很多:他们希望保护品质中庸的游戏的销量;他们担心被盗版;他们担心提前剧透令玩家不愿再购买一款剧情导向的游戏……单款3A大作的研发成本动辄高达3000-5000万美元,游戏公司自然希望掌控所有数据与信息的传播。就像电影产业一样,发行商们选择游戏开售周斥重金做营销,购买关键零售商的货架位置,方方面面工作都得安排到位。目下发布游戏几乎变成了一场科学研究——发行商每隔几周都会向彗星发射一颗卫星。

游戏本身也变得与过去不同。绝大多数新游戏都拥有复杂或广泛的在线多玩家元素,或者需要你在线以下载内容更新——或者发行商想追踪你在游戏内的行为。从实际操作角度来说,一名评测人员需要了解服务器处于运转状态,更重要的是,你得知道游戏的在线体验是否够爽——而这种体验,是你在游戏正式上线前的试玩所无法获得的。

在这个行业,大家都说游戏不再是产品,而是服务。你已经得到游戏的最初版本,但在那之后,你还将得到版本更新、可下载内容、新模式、任务及体验……那么问题来了,在一款游戏上线之初,你负责评测的究竟是些什么内容?它的潜力?它的原始功能?总而言之吧,你再也没办法评测一款游戏的完整体验。

从现在开始,游戏评测员也许应该将自己视为一名电视评论家。当某款游戏出炉,它就像一部电视剧的第一集:你评测其各种要素,诸如背景、人设和整体走向;但与此同时,你也应以坦诚开放的心态,评估其未来的可能性。设计师的野心及玩家想法,都会影响一款游戏的未来形态。这也是YouTube播客如此流行并充满价值的原因所在:他们已经成为游戏中的一部分,并传达不断变化的游戏体验。这些游戏的狂热参与者,总是能从一线发回报道。

过去5年,游戏行业的权力架构经历巨变。数字分销、社交媒体等不断涌现的新技术,改变了开发商、发行商、零售商和玩家之间的关系。评测不再像过去那样有影响力——我们不再通过书籍或网站了解游戏,而游戏也再也不是独立产品。我们现在所观察的,是拥有活力的互动“平台”。

游戏发行与报道、评测之间的时间纽带必须被打破。上世纪80年代末期,当我开始购买游戏杂志时,它们更像是鼓动玩家购买(游戏)的用户指南,但在今天,购买仅仅是玩家与游戏发生关系的第一步,双方之间的后续关系同样重要。写评测永远是件带有主观色彩的事情,也理应如此,但今时今日,任何评测都会有过时的一天。有鉴于此,评测人员不宜过早地为任何一款游戏盖棺定论——尤其是在其发售初期。

今年10月,游戏媒体Kotaku告诉读者,未来将只为已经问世的游戏提供报道;上周,这家网站又补充称,将不再受任何发行商的约束,如有必要则会对已经发售的游戏做评测。这很好,在我看来,绝大多数媒体都已不再接受游戏评测发布的日期禁令。游戏评测不应再有截止日期;它们不单在游戏发售时有价值,当游戏上线数周,许多玩家在游戏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后,它们同样能够发挥作用。游戏评测不再是产品评估案,而是旅游指南。